姐妹们,我是老张,51岁,基层公务员。去年一战法考差8分,今年二战终于过了!回头看看,真是踩了太多法考弯路,陷入过典型的法考误区。像咱们这个年纪,记忆力滑坡是实打实的硬伤,白天忙工作、晚上顾家庭,整块学习时间掰着手指头算。当初盲目堆资料、迷信“重点”、不做题不模考……这些法考误区白白耗掉我大半年!幸好及时调整,找到真正适合大龄考生的备考建议。今天掏心窝子聊聊:如何认清自身优劣势,避开致命法考弯路,把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——特别是用好觉晓法考APP这类工具,咱们记忆力差≠没希望!
一、认清现实:51岁的我,优势劣势都在哪儿?1. 你真有基础,别妄自菲薄!去年成绩一出,我恨不得把自己当“法考小白”,差点从先修课重头啃。但冷静想想:咱备考过一年啊!刑法共同犯罪、民法合同效力这些骨架早印在脑子里了。大龄考生的误区就是容易自我PUA,总觉得自己“哪哪都不行”。其实该做的是精准复盘——找到去年卡壳的知识点(比如我那要命的刑诉举证责任!),集中火力攻克它,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已掌握的内容上。
2. 时间少?碎片时间用起来就是王炸!都说在职备考苦,咱大龄在职更苦!晚上伺候完老人孩子,能凑出4小时纯学习时间都是奢侈。但后来我悟了:与其哀叹“整体时间少”,不如榨干每一分钟碎片时间!等文件批复的10分钟?开会前的空档?甚至食堂排队……这些边角料时间,用觉晓法考APP刷题简直绝配!
展开剩余69%亲测干货: 早中晚各挤15分钟,用APP刷10道精选真题(它自带“知识图谱”功能优先推高频考点题)。一天稳稳刷30题,100天就是3000题!通勤路上戴耳机听它的“带背课”,1.5倍速反复磨耳朵,10天就能把三大诉讼法的核心口诀过一遍。对我们这种易遗忘的脑子,重复就是硬道理!
二、血泪教训!我去年为啥栽了跟头?1. 把考试当研究,钻牛角尖耗死自己去年我犯了大忌:总想“吃透”每个知识点,连冷门考点都深挖文献。结果民法总则学了1个月还没完!后来看到觉晓的考点分级图才惊醒——法考是及格考试啊!A、B、C类高频简单考点占70%以上,死磕D、E类偏难怪题纯属浪费时间。像刑法分则几百罪名,常考的不过30个。大龄考生精力有限,“学会放弃”比“拼命硬啃”更重要!
2. 资料贪多求全,把自己压垮市面上某机构教材600多页,我硬着头皮啃,1个月才学完一门!后来换用觉晓内部讲义(300页左右),简直救了大命——删了冗长案例和冷门解释,保留图表、口诀和必考例题。觉晓法考APP上还有配套“蒋四金带读课”,用大白话讲专业概念(比如“善意取得”比喻成“路边捡漏”),特别适合咱这种法律基础弱的大龄考生。
3. 没规划+不复习,今天学明天忘去年盲目跟着机构更新节奏走,结果商法学完,刑民早忘光了!今年严格按“前期刑民→中期诉讼法/商法→后期小法”的顺序推进。更关键的是对抗遗忘:白天碎片时间用APP刷错题本(它自动收录错题超省心),晚上整块时间画思维导图梳理程序法。考前3个月,每天雷打不动花1小时背APP里的“记忆闪卡”,把易混点(像刑诉/民诉时效区别)做成问答卡反复抽背。
4. 拒绝模考=闭眼走夜路去年怕受打击,一次模考都没做!结果考场看到综合卷直接懵了。今年跟着觉晓的每月模考计划,考完立刻看APP生成的“薄弱知识点报告”——原来我商法公司治理部分丢分最多!马上针对性补漏。模考还逼我练出做题节奏,否则以咱的阅读速度,根本答不完卷!
三、大龄选手的时间抢救计划!1. 整块时间:精准打击薄弱点第一轮: 晚上黄金4小时,先刷觉晓APP里的“样板题”(都是经典高频题)。发现哪个知识点连错3道,立刻听对应的内部课,边听边在讲义上画流程图(尤其程序法!)。整科完全没思路才听系统课。
第二轮: 集中突破薄弱章节(APP会标出你的“高危知识点”)。大纲更新后重点练新增考点模拟题。
冲刺期: 整块时间用来“检测式记忆”——用APP的“随机抽考”功能,口头复述要点,背不出立刻回看。
2. 碎片时间:刷题+洗脑循环刷题铁律: 一次刷5-10题再对答案!重点看错题解析,蒙对的题也得标记。我用觉晓APP的“智能组卷”,设置“仅做ABC类考点题”,效率翻倍。
记忆秘诀: 把带背课当背景音!做饭听、散步听,1.5倍速循环播放。觉晓的“诉讼法口诀带背”特别魔性,听多了想忘都难。
最后掏心话: 咱51岁考法考,体力脑力拼不过年轻人,但胜在韧劲和策略!用好工具(比如觉晓的错题本自动归集、薄弱点诊断、记忆闪卡),死磕高频考点,碎片时间榨出汁——你走的每一步,真的都算数!
发布于:重庆市中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